科其特|制冷設備常見充注冷媒的方法與不足
來源: 點擊次數: 更新時間:2017/9/30 8:55:58
引言:
制冷劑是制冷設備循環的工作介質,據有關數據指出,有高達50%的制冷系統調整都是不正確的。很多制冷系統因制冷劑充注太多或者太少,導致制冷系統制冷效果不好,運行效率并不高等故障。比如:高壓保護、低壓保護、壓縮機液擊、制冷爆管、制冷效果不好.......那么常見的充注制冷劑的方式有哪些?如何正確的充注制冷劑?
常見制冷劑充注方法與不足:
1、手觸摸吸、排氣管感知銅管的冷熱;
2、觀察視液鏡里的氣泡;
3、測量高低壓力;
4、測量壓縮機電流;
5、計算過熱度;
6、觀察吸氣管上的結露情況;
7、稱重量沖注。
1、觸摸吸氣管、排氣管感知銅管的冷熱:
解析:
每個人對冷熱的感覺不同,如果你的手長有老繭,那么你感知的溫度要比實際的要高些。通常人體對高于37℃感覺是燙的,對低于 37℃感覺是涼的。皮膚感知的溫度極限為49℃,所以你的手感知的液管溫度不一定是真實的溫度。
2、觀察視液鏡里的氣泡:
解析:
有氣泡表示缺少冷媒,但液管的壓力損失也能引起氣泡。如果液管的壓力損失很大,液體冷媒會閃發為氣體,閃發氣體在流過膨脹閥時會減少制冷劑的流量也會侵蝕膨脹閥。如果系統的過冷度很小,壓力損失很容易產生在視液鏡中看到的氣泡。
此時繼續加注冷媒來消除氣泡,你會發現高壓上升并引起跳機。顯然這種方法不能正確判斷系統的制冷劑沖注量。
3、測量高低壓壓力:
解析:
在制冷系統的維修維護過程中,傳統的雙壓表使用很普遍,這種雙壓表存在一定的誤差。很多雙壓表使用一段時間就要校準指針,如不然表盤讀數讀不準,并且經常出現指針擺動。
測壓后查找飽和溫度要花費一定時間,而實時飽和溫度不可能完全精準,最終也會出現過熱/過冷度值出現誤差,這種方法只能看到系統過去一段時間的狀態,而不是實時運行的情況。但制冷劑充注量和過熱/過冷度是系統運行的關鍵參數。
(傳統壓力表的使用與讀值復雜,之前我們還發過一篇專門的文章講解,網址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qZLEf32148OQerLJNceW2w)
4、測量壓縮機電流:
解析:
這種方法用的比較多,但是要注意,在不同的情況下測試的電流也不同,例如電流受主電源電壓值的影響、電壓值的偏差引起電流的偏差、冷媒充注過多引起的電流變化等情況。
5、吸氣管上的結露情況:
解析:
如果蒸發器風量正常,發現冷媒根據負荷變化流過蒸發器,阻止霜管的形成。如果負荷減少,液體冷媒會流經蒸發器,進入吸氣管時,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在銅管上。如有足夠的液體冷媒,露管會發生。
但在熱力膨脹閥系統時,露管的產生不表示冷媒的沖注量過多,原因在于膨脹閥會自動調節溫度。可見觀察吸氣管結霜判斷制冷劑充注量并不科學。
7、稱重量沖注:
解析:
稱重充注法需要制造商在銘牌上指明了充注量,但是實際使用過程中,有很多制冷設備都有自行組裝,沒有標注充注量,而且在多聯機上充注冷媒時,需要計算冷媒充注量,這種方式計算過于繁瑣,如下圖計算公式所示: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環境溫度不一樣,充注制冷劑絕對不允許以運行電流、壓力、溫度來判定冷媒的追加量。因為根據溫度、配管長度的不同,電流、壓力是會隨時變化的。
可見以上方法都有弊端,那么如何合理的添加制冷劑?如何讓充注制冷劑一目了然?如何讓充注制冷劑更加智能化?
據悉,近幾年市場上開始流行電子數顯壓力表,此類電子數顯冷媒壓力表,就能很好的解決冷媒充注量不準確等問題。
以德圖公司電子數顯冷媒表為例,通過計算過熱度/過冷度情況判斷制冷劑最佳充注量,當過熱度達到目標值后,即可停止充注制冷劑。
在使用德圖電子數顯壓力表之前,要確認盤管處于清潔狀態,因為盤管擔負著將冷/熱量傳遞給通過風機盤管的空氣的重要使命。為了保證高效率傳熱,要求盤管的表面盡量保持清潔,翅片、空氣過濾網、滴水盤、盤管、風機等正常工作。
根據節流方式不同(熱力膨脹閥與毛細管),德圖電子數顯壓力表因對充注方式有所改變。
電子膨脹閥與熱力膨脹閥充注判斷:
毛細管系統充注判斷流程:
輸入室外干球溫度、回風濕球溫度,使用德圖制冷APP自動計算最佳過熱度。
當過熱度接近顯示數字,即可停止充注制冷劑。無需手動計算,無需自行查表,無需額外估算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制冷從業人員使用德圖電子數顯表替代傳統機械產品。正確的使用制冷劑充注工具,掌握合理的充注量方法,即可充注適當的制冷劑,增加制冷系統EER(能效比),提高制冷設備壽命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gnexim.net/content/?550.html